艾灸找不准穴位怎么办?
使用艾条熏灼穴位,一般说来面积较大,只要大致找对穴位即可,稍大面积的熏灼也能起到一定的疗愈效果。
但穴位找得越准,效果越好。最好请中医师指导,并借助专门介绍穴位的书籍。
由于艾灸是用热度来刺激穴位,可能使血管贲张,所以在艾灸后,不要立刻吹风、受凉、洗澡、喝凉水,也不要用冷水洗施灸的穴位。古籍也写道,艾灸后不能立刻喝酒、行房。
胡乃文建议,在烧灼的穴位处涂一层薄薄的冬青油、椰子油或亚麻仁油,可以减少烧热的不适感,也能避免产生瘢痕。
此外,若灸后隔日发热、口苦、咽干,则应停灸一天,若无此感觉可以继续施灸;灸后次日,如有疲倦感觉,则需休息一两天,等疲倦感消失再继续;灸后如起水泡,不宜再灸,并用无菌器具把水泡刺破,放出组织液,再使用双氧水等消毒液处理创口局部,防止感染,如果不能自行处理,可以请中医师帮助。
这几种情况,不宜艾灸
● 糖尿病患者、皮肤知觉迟钝者不宜艾灸,中风肢体麻木者,要咨询中医师,以确定是否可艾灸。
● 身心疲惫、酒醉太饱不可施灸。
● 一切阳症、阴虚火旺体质,不宜艾灸。
● 疮毒化脓、皮肤破溃禁灸。
● 太小的儿童爱乱动,不适合艾灸。
● 女性怀孕期间可能不宜艾灸,需咨询专业中医师再做判断。